話說老魯我看車看看好幾年了,目前開的是95年Exsior。
說真的身為一個魯,在臺灣真的很難買到滿意的車,我看車首重安全,但也會在乎其他的要素,平價位選擇真的不多,高價位又肯定買不起。一邊看著一邊預算越加越高,原先已經鎖定速霸陸,從森林人看到Levorg又到Outback,最後還是不敵污名在外的意美而放棄。
之後看見新的CX-9很是心動,但注意到車長50xx,只比我的車庫略短少許,車庫門降下後右側下車的人就要被關禁閉了;而且老婆也需要用車,5米長過頭了,對她來說會有障礙;加上實在爆破預算到天際了,因此漸漸的就轉而觀望Mazda 6 wagon。
上禮拜快發表時,我很開心跟老婆說,等有車子來去看看,她也很期待,因為小孩子出生後,對老Exsior的安全性就一直很在意,每次上高速公路都戰戰兢兢。過了兩天就看見版上有人po出巡迴展示的日期,10/2在就在嘉義,但要回台中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;下週末在台中,剛好也還是要回台中。但是想到台中難保人會多到連車子都靠進不了XD,而且又要多等一個禮拜,很難熬,討論後決定中午吃完喜酒就直接殺回來賞車。
到了民雄展示中心,往裡面一看,沒什麼人,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。喜的是可以盡情賞車,不用和別人你爭我讓怪尷尬的,憂的是我很不擅長應付任何一種銷售人員,無論是百貨公司還是小賣店,我就是那種喜歡店員都不理我,讓我自由自在自己看的顧客,有人隨侍在側會讓我壓力很大。而且都已經做了十足的功課了,該知道的大多知道了,賞車只是想近距離看看實際的感受。有次去逛Luxgen生活館,剛好每個業代都在接待客人,我們就開開心心把每台車都坐過看過,每個門都開來看過,然後才有人過來招呼,我覺得開心極了XD。
不過反正既已來,就隨安之吧。
好在這天接待我們的業代,讓人感覺很自在。他純粹就是在介紹車子,不強推,不要求留資料,僅是留名片給我。甚至在介紹時,也不會一味說自己家產品的好,反倒一些比較多人在意的地方,也會實實在在的說明或回應,態度不卑不亢,也不顧左右而言他,比較像是在說明每一個元素的實際狀態,而非當成優點或缺點在講。
且不知是Mazda現在的方針,還是這間中心的作風,或者是他個人的風格如此呢。或許有人會酸說一定是本魯看起來太魯了,他不想花太多功夫XD。怎樣都無妨啦,至少這次賞車讓我們很開心自在,之後真決定了也會很樂意跟他訂車吧。
廢話扯太多了,底下才是賞車心得。這車和Exsior的時代落差有點大,因此跟很多人的感覺不太一樣,像是空間等等,我跟老婆都其實都相當滿意。
進門後首先看見的是一排排長椅,問了一下原來早上還有揭幕儀式。然後就看見了佇立在裡頭的魂動紅Mazda 6 wagon,不得不說這紅真的很漂亮,難怪原廠那麼自豪,也那麼多人為它瘋狂。車子的外表比我想像中更美、更氣派有霸氣。跟我的老車相比,引擎蓋真的很高,我想車頭的霸氣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此。其實我並不是那麼熱愛車子太有霸氣,因為開的人其實自己看不到,卻很容易帶給別人壓力,開車在路上一旦有壓力,就很容易失常...各位懂的。而所謂霸王,一個時代只能有一個,當大家都想當霸王,誰也不讓誰,那後果...各位也懂的。
但現在的車子一台比一台霸氣,也只能接受了。只是魂動真的是太美了!打從兩三年前開始看車起,當時魂動只在Mazda 6上出現,雖然因預算報表而沒考慮,但卻一直都很喜愛,直到現在預算稍微上的了,才開始觀望起來。
19吋輪框不是我想要的,但單一車款單一配備,問了一下只能自己去外面換小,若之後真的決定了,我會想找個訂Mazda 6或CX-5想裝19吋的人來對換一下。
車頂行李架的基座是標配,到底是旅行車,還要自己裝就不對了。
內部空間我先從行李廂開始看,跟其他的wagon相比,它的行李廂帳面上的確比較小。而我們之前去看森林人和outback時,對那行李廂空間簡直愛不釋手。但昨天看的結果,或許是太久忘了,也無從和其他車款比較,因此Mazda 6 Wagon的行李廂其實還挺令我們夫妻倆滿意的。我想,除了有個人特殊需求,例如另一大樓有版友提到需要載大量工具因此覺得不太夠用,否則空間大不大經常都是比較而來的,和我的老Exsior相比,這空間太令人滿意了!加上wagon行李廂門較寬,廂頂也較高,嬰兒推車似乎可以直進,不用橫放,下次試駕時要試試,若能如此,那使用上又更方便了。內部兩側有掛勾,這樣採買的東西可以掛著固定,就不會滾來滾去了XD。
行李廂底板掀起來底下是備胎,不是補胎劑,這越來越稀奇了。其實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因為很幸運的我從未因為爆胎顧路,插到釘子倒是遇過幾次,但有時都還能開上幾十公里甚至上高速公路,然後才到修車廠處理(不是故意要做危險行為,而是真的沒發現),因此備胎、補胎劑究竟哪個更為實用,我實在無法比較。
接著是我最有疑慮的後座。比起駕駛座,我更加在意乘客的舒適,而Mazda向來較為人詬病的就是內部空間,但實際乘坐後,發現其實不差。本老魯身高176,進去後膝蓋有超過一拳(老師?)的空間,而且活動起來很輕鬆。如此一來,老爸老媽和老婆和小朋友肯定更沒問題。而且後來我進駕駛座之後,才發現可能是之前賞車的人把座椅調很後面,我往前調成自己習慣的坐姿後,後面空間又更大了。甚至之後我也順便試了Mazda 3,它的後座雖不大,但我並不會感到壓迫,給我的感受和傳聞中不太一樣,當然這也是改款後的進步,老婆坐過舊馬三,後座連155的她都覺得很不寬闊。座椅的泡綿屬於支撐性較強的,又不像kuga那麼硬,個人覺得也還不錯。
之後我也順便看了一下旁邊的Mazda 6 Sedan,雖然wagon的軸距縮短了,進入後座的感覺,或許是我較不敏感,但真的分不出有什麼不同。先前版上有人提到,軸距和空間未必有正相關,似乎的確如此。
不過有一點,對岸車評也有提到,就是後座中央扶手一直都沒有加上拉把,因此得把手指塞進縫裡才能拉出來放下,要使用時確實是稍有不便。
另外,後座椅背無法調整角度,雖然坐過的車後座椅背都是固定的,而且Mazda 6 Wagon的後座角度其實還挺舒服,但試過速霸陸之後,對此難免還是覺得遺憾,尤其wagon車型應該是很適合也很能夠加入此功能的。
接著終於來到駕駛座。高聳的引擎蓋果然存在感很強,過去的車,包含我的Exsior引擎蓋往前多向下削掠,現今的設計方向以有很大的不同,但還沒試駕,到無法斷言是否會造成影響,但是坐在駕駛座上的感覺,我和老婆都覺得很舒適自在。內裝質感相當好,頗有高級車的感覺,我們眼睛都亮了起來(當然還是和老Exsior相比)。軟質塑膠、皮革與縫線、整合式方向盤、帶有科技感的中控台、還有類似iDrive的旋扭,都很對我們的味。我很喜歡音量扭放在排檔桿後方這個位置的設計,感覺比拉長手到中控台更為輕鬆。而且我開車習慣不會把左手掛在窗外,但會把右手架在中央扶手(容易脊椎側彎?),把操控介面安置在此還挺合我意的。但是有疑慮的是,時不時不小心把飲料噴灑出來,是否容易造成故障呢?老Exsior都是機械式零件,不曉得潑過幾回了,連五元硬幣都掉進排檔桿下方,什麼事都沒有,這是老車最大的好處吧。
多媒體顯示螢幕我特地確認一下,是不可收折的。和舊款碩大的上蓋板相比,覺得比較輕盈。沒有環景我覺得有點遺憾,雖說目前的老車沒這些東西開著也都還好,但自家巷子較窄、車庫卷門也沒有很寬,常常深夜下班回家加上下雨視線不清還是小刮了幾次,而這車又變大了,若能有此功能還是會更好。許多人批評被拔掉的MRCC我倒是沒什麼感覺。
看完之後,Mazda 6 Wagon給我的感覺,只能說比想像中更喜歡。這幾年看車,最早看的是Mazda 5,賞車時就覺得還好而已了,畢竟已經是兩個世代以前的車款,試駕後更不優,直覺若買了,就只是換了個新的代步車,不會有絲毫的興奮。之後是kuga,開起來感覺不錯,但後座又硬又挺,老婆覺得還好,但我就是會在意。最後幾乎已經決定了的很喜歡的速霸陸車系,老爸的車就是96年Legacy,老哥也很愛,我心中一直繫著它的安全性,但不知為何連去試駕的衝動沒有很高。而這次看完後,我已迫不及待想敲時間試駕了,因為這也是要觀察我最大的顧慮:柴引的聲音與排氣異味。業代也明白地說柴油確實這兩點是罩門,他也沒有為車子說話,僅說一切都還是要親自試駕,才知道能否接受了。
回家後翻了型錄,上面沒提到這台是否為四驅,因為你水管上有外國的試駕影片,寫著4x4,後座地板壟起是滿大的,但車商似乎沒特別提到這點,下次再問問看好了。